在数字通信中,同步系统包括()部分。

1 阅读

在数字通信中,同步系统包括()部分。

  • A: 单频噪声;
  • B: 位(码元)同步;
  • C: 帧同步;
  • D: 网同步。

请帮忙给出正确答案和分析,谢谢!

历史 相关的问答题目推荐:
  • 38岁的姜某由原橡胶制品厂厂长提升为某市化工局副局长,分工负责干部、人事、安全、宣传、财务和办公室工作,成为该局有史以来最年轻的副局长。他深感领导的信任、组织的重托,几乎将整个身心都投入工作。下面是他一天较有代表性的工作纪实:7∶30到办公室批阅文件;8∶25到市政府大礼堂参加局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;10∶00回办公室与干部处处长商量跃进化工厂厂长的人选问题;10∶50到光华化工厂检查安全生产;12∶00用午餐,与光华厂负责同志商谈人才培养问题;13∶10向宣传处负责同志布置关于加强安全生产的宣传工作;14∶00听取保卫处长关于第三塑料制品厂溶剂仓库失火处理意见;15∶00去医院探望因病住院的橡胶制品厂副厂长;16∶00接待群众来访;17∶00审批工会活动计划;18∶00去和平宾馆参加化工局一家工厂与外商合资办企业的合同签字仪式,并参加晚宴;20∶30回家,起草第二天由他主持的局思想政治工作交流会的发言稿。姜某的工作日程基本上天天如此,总感到时间不够用,工作越积越多,怎么也干不完,为此,他感到很苦恼。
  • 西湖彩电要更名了。此举,在浙江省杭州西湖电子集团职工中引出了两种截然不同的意见。赞成者认为,西湖彩电推出的全数字彩电,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,而原来的西湖彩电给人的印象是中档产品,既然产品已全面创新,品牌也应脱离原来的束缚,通过全新的科技、全新的产品、全新的质量、全新的品牌,带给消费者一个全新的感受,树立起企业新的形象。反对者认为,西湖彩电是浙江省名牌,已有一定的知名度,产品的关键是产品的内在质量,如果质量不过关,名字改成宇宙牌也没用。其实,争论不仅仅在西湖电子集团内部。把已有25年历史、为人们所熟知的商标改了,这一行为也引起了许多市民的关注。据西湖电子集团委托杭州市城调队就这一问题向200户居民进行的调查结果显示,36.8%的人认为“西湖”有必要改名,10%的人认为无需改名,52%的人觉得无所谓。同时又有51.4%的人认为改名利大于弊,9.4%的人认为改名弊大于利。对“西湖牌”电视机商标更名一事,西湖电子集团解释:一是集团下属的杭州西湖电子实业有限公司、西湖电器总公司和西湖电子集团注塑模具有限公司,三块优质资产将组成西湖电子股份有限公司。作为中国数字电子革命的先行者,新成立的股份公司,将不仅仅停留在家电行业,而将是一家与信息产业相融合的高科技企业,将走向全国、跨出国门。二是认为“西湖”的地域性色彩过浓,地域性商标的局限性制约了企业形象和产品的拓展。同时,以“西湖”为名的产品有许多种,使得品牌的识别能力不强,而“西湖”一词无法体现西湖电子集团产品的高科技色彩。因此,公司下决心更名。据悉,西湖彩电新的名称已经确定。改名后的名称将从三个方面来体现:一是体现西湖彩电与信息产业融合的高科技特色;二是体现中国数字电子革命首创者的特色;三是能与今后发展成跨国、跨地区公司的目标相吻合。
  • 我省有一户重点企业,利税超亿元。但该企业产品是大路货,技术含量低,附加值低,企业规模偏小,影响了企业生存和发展。为此,企业制定了技术改造方案,省里决定将该企业申报的技改项目作为国债贴息重点技改项目,向国家经贸委汇报。
  • 近几年,一些地区纪检部门查处的违法乱纪案件中,有一个现象格外引人注意。受查处的县、乡两级领导干部中30岁~40岁之间的成了“主力军”,越接近40岁,“买官卖官”等违法违纪现象越相对集中。一些群众把这跟人们常说的“59岁现象”对应,称为“39岁现象”。1081999年,福建省查处了政和县原县委书记丁仰宁卖官案。丁仰宁在这个福建全省有名的特困县任职3年,卖官受贿及非法所得100多万元,人称“丁百万”。丁案涉及该县大小官员246人,大多数都不到40岁。其中丁仰宁1996年到任时38岁,已经处理的14个副处级以上干部中,35~40岁间的9人;9个乡镇党委书记、乡镇长中,8人年龄在35岁~40岁之间。其中,钟昌瑞在1996年37岁时刚当上县教育局局长,就开始向丁仰宁等人送钱,在1998年底,终于如愿以偿当上了副县长。钟昌瑞等人为何如此急不可耐,不断铤而走险向“上”送钱?一位知情的干部道出了其中一个重要原因,钟就是想赶在40岁前当上副县级干部,否则,“过了这个村就没这个店了”。30多岁正是干事业的黄金时期,为何一些干部在这一年龄段栽跟头,走上了违法违纪的道路呢?这和一些年轻干部忽视党性修养有很大的关系。但是,一些地方在基层干部选拔任用方面,片面理解年轻化,甚至搞一刀切,这是造成“39岁现象”的一个不容忽视的原因。一些地方在选拔配备县、乡两级党政班子时有这样一个“原则”:35岁以上的不再提拔进人乡镇党政班子;40岁以上的基本不再提拔进人县级党政班子。一些基层干部抱怨:35岁到不了科级,40岁到不了县处级,就没有什么“奔头”了。一些年轻的乡镇干部发牢骚:“这辈子算完了。”问为什么,回答是“都30岁了,连个股级干部都不是”。透视“39岁现象”,基层组织部门的同志算了这样一笔账:一个大学毕业生到乡镇,至少需要4年~5年转为“股级”,再2年转副科,再3年转正科,再3年转副县级,这一个流程下来,最顺的干部也要12年时间。一个环节跟不上就面临被淘汰的危险。一些干部采取“倒推法”,就可以推算出自己是否“还有戏”。一些基层干部感到“政治生命”已经结束,就开始混日子,“自己本身有思想包袱,哪还有心思做群众的思想政治工作”,这也恶化了干群关系。“39岁现象”的另一个危害,是诱使一些基层干部大搞所谓的“政绩工程”,虚报浮夸。真正把一个地方的经济搞上去,没有几年时间是很难完成的。而将干部提拔的年龄压缩在特定的几年之内,在某种程度上阻断了一些干部从容干实事的机会。逼着他们在尽可能短的时间内出“成绩”。一些基层领导干部不顾客观实际大搞“政绩工程”、“面子工程”,出现了很多“空壳乡”、“空壳县”,一些乡镇负债在数百万元以上。一些领导干部不把主要精力放在群众工作和经济工作上,“平时不下去,下去就罚钱”,被老百姓称为要钱、要粮、要命的“三要”干部,致使干群关系十分紧张。政和县澄源乡原党委书记张余帅,是该县买官者中最“下力”的人物之一。张余师年仅35岁,而之所以“少年得志”,拿群众的话说就是“此人最敢吹牛,也敢送”。如何避免“39岁现象”,有关人士开出了三个药方:一是按照“三个代表”的要求,加强干部的人生观、价值观教育,加强党员干部的党性修养。政和县之所以出了涉及200多名干部的买官卖官大案,原因之一就是这些人扭曲了人生观、价值观。丁仰宁有一句“名言”:“当官不发财,请我都不来;当官不收钱,退休没本钱。”这种赤裸裸的“当官发财”思想侵蚀了一些干部的灵魂,而当他们把当官和发财联系在一起时,就会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。最近,江泽民同志再次强调要大力加强中青年领导干部的党性修养,使他们始终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,这是有着很强的现实针对性的。二是要纠正基层干部选拔中的偏差。我们党确实需要一大批年富力强的中青年干部,但是选拔干部要“惟才是举”,“年轻化”的关键是将德才兼备的年轻干部选拔到领导岗位上来,而不是简单化地“一刀切”搞年龄划线。基层确实需要一大批年轻的同志,但农村工作尤其是思想政治工作有其特点。一些四十多岁的干部,有着丰富的基层经验和广泛的阅历,如果将他们一概排除在干部提拔的人选之外,同样是一种人才的浪费。三是要推进和完善干部制度改革。有专家认为,一方面,有关部门在干部考核选拔中应广泛听取群众的意见,如福建一些地方就进行了大量可贵的探索,实行干部任前公示制度、干部公开选拔制度等,使买官者无“路”可走。另一方面,破解“39岁现象”,还要切实建立起“干部能上能下”的用人机制,将一些工作干不好、群众不满意的干部拉下马来。结合上述材料,回答以下问题: